13.1 从闪电谈起


下载此章节

13.1 从闪电谈起

 

【与教材不同之处】

更详细描述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;更详细描述闪电及防止闪电危害的原理;更详细描述静电应用;更详细描述静电的相互作用。

 

 

原子的结构

 

原子的结构模型如图13-1-1所示,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。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,核外电子带负电。


当原子中的带正电的质子数(正电荷)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数(负电荷)相等,则整个物体不显电性,或者物体不带电。

摩擦起电

 

如果一个物体带电或显电性,这说明物体内部的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。

那么,如何使一个物体带上电的呢?

实验证明,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,会使两个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,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。因此,我们可通过摩擦起电的方式使一个物体带上电。

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?

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,会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,从而使一个物体带正电,另一个物体带负电。因此,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,而不是电荷的创造。

一个物体带上电后具有什么性质?

如果一个物体带电,则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。比如,一个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会带上电,带电的塑料尺能吸引轻小纸屑,如图13-1-2所示。


 

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

 

物理学上规定,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,如图13-1-3所示。


需要强调的是,如果玻璃棒带正电,则丝绸一定带负电。因为摩擦起电的本质是负电荷的转移,由于丝绸的原子对电子吸引力大于玻璃的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,因此,在两者摩擦过程中,玻璃中的电子被丝绸的原子吸引过来了,这样,丝绸带的负电荷数量大于正电荷数量,即丝绸有了负电荷的多余,从而丝绸带负电。玻璃棒因为失去了电子,则玻璃所带的正电荷数量大于负电荷数量,即玻璃有了正电荷的多余,从而玻璃棒带正电。

物理学上规定,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,如图13-1-4所示。


同理,如果橡胶棒带负电,则毛皮一定带正电。这是因为橡胶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毛皮,橡胶有多余的电子从而带负电,毛皮失去了电子,造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,从而带正电。

不同的电荷之间否有力的作用?

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,将带负电的橡胶棒悬挂或支撑起来,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橡胶棒,观察实验现象,如图13-1-5所示。

我们发现,带负电的橡胶棒与带正电的玻璃棒之间会相互吸引。

这说明,正负电荷之间有相互吸引作用。

那么,相同电荷之间是否也有力的作用?

我们进行如下的实验,将带负电的橡胶棒悬挂或支撑起来,用另一个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它,观察实验现象,如图13-1-6所示。


这说明,同种电荷之间有相互排斥作用。我们发现,两个带负电的橡胶棒之间会相互排斥。

用一句话总结为:异种电荷相互吸引;同种电荷相互排斥。

 

 

什么是静电现象

 

什么是静电?

两种材料相互摩擦会使得两种材料分别带上不同的电荷,这种电荷就称为静电。比如,身体与衣物摩擦时,会使身体带上静电。

‌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后,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一系列现象,称为静电现象。

 

 

生活中静电现象——闪电

 

雷雨天气时,云层运动激烈,相互靠近的云层由于摩擦而带电。当云层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,带不同电荷的云层或云层与大地之间,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作用,一旦克服空气的阻碍,便会形成电荷的流动(简称电流),电荷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发光发热现象(也称为放电现象),从而形成闪电,如图13-1-7所示,因此,闪电是放电现象,是静电现象的一种。

冬天,晚上脱毛衣准备睡觉时,经常会看到闪光,并伴有吱吱声,这其实也静电现象,与闪电原理相似。白天,不同材质的衣服之间摩擦从而分别带上了不同种的电荷。当脱衣服时,正负电荷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,从而产生闪光。

 

 

生活中静电现象——扇叶附尘

 

当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,与空气摩擦,从而使扇叶带上了静电,由于带电的物体(简称带电体)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,所以,过一段时间后,扇叶上总是附有灰尘,如图13-1-8所示。


梳子与头发摩擦后,梳子带上了静电。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,而头发丝属于轻小物体,所以,我们常会看到头发被带电的梳子“粘住”的现象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头时,梳了几下后,头发会“粘”着梳子,这是为什么呢?

 

 

静电的利用

 

静电也是可以利用的,比如静电植绒、静电喷涂、静电复印,静电除尘等,它们其实都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。。

比如静电植绒,先让布卷涂上胶水并带上正电,绒毛带上负电,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,绒毛被布卷吸引,呈垂直状粘在布卷上,如图13-1-9所示。

又如静电喷涂,使被涂物作带正电,油漆带负电,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,油漆喷枪喷出的带负电的油漆受到被涂物上的正电荷的吸引作用,最终均匀地附在被涂物的表面上,如图13-1-10所示。

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,我们还可以制作验电器,如图13-1-11所示。


验电器的结构主要包括顶端的金属球、内部有金属杆和金属箔。当外来带电体接触金属球后,电荷将转移到内部的金属杆和金属箔,则金属杆和金属箔会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,金属箔向边上偏转,于是,金属箔与金属杆之间有一定夹角。如果带电量越多,偏角越大。

因此,我们如何要检测某个物体是否带电,可将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,如果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,则证明这个物体带电。

需要强调的是,验电器的原理没有利用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道理。

 

 

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

 

静电在‌生活和生产中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危害,比如闪电。

我们已经知道闪电是不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放电现象,属于静电现象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如果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是尖锐的,则它们靠近时,就更容易发生放电现象,这种放电特性称为尖端放电。

因此,旷野之中的某个单独的树或单独的人、动物等突出的物体,就相当于大地的在此区域的一个尖端,于是闪电发生时,这些旷野中的树木、人或动物很容易成为闪电的雷击对象。这就是为什么在雷雨发生时,人不能站在树下避雨的原因。

为了防止闪电对房屋内的电子产品和屋内的人造成的危害,我们一般要房屋的屋顶树立一根避雷针,如图13-1-11所示。

避雷针的原理其实是“引雷针”,因为当闪电发生时,根据尖端放电的特性,避雷针很容易会被雷电击中,产生的强电流会顺着避雷针和与避雷针相连的导线流入大地,从而避免了屋内的电子产品和人受到危害。

油罐车的后部为什么常常拖着一条长长的链条呢?


如图13-1-12所示,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,油与油箱之间的摩擦会使油和油罐车分别带上异种电荷。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,异种电荷之间一旦发生放电现象,就会出现火花,引起火灾,甚至爆炸。因此,需要将罐体所带的电荷及时的导走,铁链是导体,铁链拖地,就可以将罐体所带的多余的电荷及时转移到大地,避免放电现象发生而带来的危害。

 

【本节学到的内容】

1、什么正电荷,负电荷?

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。

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。

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?

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,而不是电荷的创造。

3、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?

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。

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

异种电荷相互吸引;同种电荷相互排斥。

5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?

闪电、扇叶附尘。

6、利用静电的事例

静电植绒、静电喷涂、静电复印,静电除尘等

7、验电器的原理

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。

8、防止静电危害的事例

避雷针、油罐车的尾链

 

【自我检测与巩固】

1、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时,发现互相吸引。由此可知在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(       )

A、带有正电荷   B、带有负电荷

C、不带电荷     D、可能带电,也可能不带电

2、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,则毛皮与玻璃棒(      )

A.相互吸引      B.相互排斥

C.无相互作用    D.无法判断

3、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,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 滚动时,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赃物吸入刷内,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4、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:“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”。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,使塑料桶带________,造成火灾隐患。

5、用带电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轻质的通草球时,由于带电体能够___________,所以通草球会被带电体吸引过来,但接触后立即就离开了,这是因为它们都带上__________电荷,互相_______的缘故。

6、有A、B两个带电体,若A与B相互排斥,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,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,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。

Was this helpful?

1 / 0